市區(qū)8條新建街道綠化全面完成 10處街頭游園向市民開放
市民家門口暢享“綠色福利”
6月23日,團結大街與襄都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新開放的游園內,樹木郁郁蔥蔥,草地綠意盎然,炎炎夏日里給人帶來涼意。
記者從市園林部門獲悉,今年以來,本市以打造“北方一流”園林綠化為目標,持續(xù)推進市區(qū)綠化建設。截至目前,8條新建綠化、42處空白地綠化、18個綠化新建續(xù)建項目喬灌木種植已完成。10處游園于6月中旬建成并向市民開放。市區(qū)綠化全年任務已提前完成。“一街一景觀”“一園一特色”,越來越多的市民可以在家門口暢享“綠色福利”。
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燕 通訊員 張立娜文/圖
“綠化+文化”,打造“一園一特色”
五環(huán)園位于鋼鐵路與中興大街交叉口西北角,在設計上既凸顯城市街角的文化性,又營造舒適、簡潔、時尚的游賞休憩氛圍,展現(xiàn)體育文化。
附近居民張曉菊經常帶孫子到五環(huán)園休憩,她說:“出門就有小游園,游園里好多運動元素,我們可以健身、休閑、娛樂,還能親近自然,真棒!”張曉菊對家門口的綠色福利贊不絕口。
問秋園位于團結大街與襄都路交叉口的西北角,是以“春華秋實”為主題,以休閑廣場和靜謐院落滿足人們動、靜不同需求的游園。
“這里原來有垃圾,緊挨著小區(qū)不美觀,今年6月游園建成開放后,一到這里我就愛上這里了。我是一名漢服愛好者,你看這里像不像江南的庭院?我們會經常組織姐妹到這里拍照演出?!奔易≡诟浇^(qū)的李愛云高興地贊美道。
問秋園和五環(huán)園只是今年我市新建小游園的代表。市城管局工程科科長韓兆宗介紹,在游園建設上,結合當前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,注重融入歷史、植入文化,引導廣大群眾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,通過“中國畫”“五環(huán)園”“玉蘭之韻”“春華秋實”等元素為游園建設注入特色文化。
同時,通過園林景觀與文化的融合,讓原本單調、枯燥的游園環(huán)境增加生命力,讓市民在休憩娛樂時,可以了解歷史文化,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,讓這些街頭游園成為展示城市文化的柔美窗口,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
“綠化+彩化”,打造“一街一景觀”
昨日,在興達路北延,一輛水車正在澆灌分車帶內的月季樹,分車帶內的月季像一顆顆彩色花球點綴在街道上。
園林綠化管護中心的副主任李華說:“這條街的最大特點就是每個節(jié)點都點綴著月季樹和造型油松。月季花期長,可以持續(xù)整個夏天,造型油松樹形優(yōu)美,‘站’在街邊像是迎接著客人,一年四季常青。到了秋天,行道樹白蠟呈金黃色,鋪滿街道。”
新建街道文苑路分車帶采用銀杏、美人梅、白皮松間隔種植,銀杏秋天金黃燦爛,美人梅滿樹分外艷麗、白皮松一年四季常青相伴,四季景觀各有不同。家住孔村社區(qū)在邢州大道一單位上班的王楠說:“文苑路新建綠化后,色彩特別豐富,景觀各有不同,上下班很喜歡從這條路上過?!?/p>
韓兆宗介紹,今年街道綠化過程中,堅持以綠色為基調,以彩化為特色,注重增加大喬木,增加常綠樹、彩葉樹和花灌木。在樹種選擇上,多種國槐、白蠟、法桐等鄉(xiāng)土樹種;多種雪松、油松常綠樹,彌補北方冬天少綠的缺憾,多種彩葉樹、花灌木,不僅有綠,而且有彩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今年市區(qū)綠化在樹種結構上,鄉(xiāng)土樹種占喬木的90%,常綠樹種占喬木的35%,彩葉樹種和花灌木占喬灌木的85%。通過綠化,把我們的城市裝扮的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綠、五彩繽紛。堅持“以尺定標”,高標準打造園林綠化
近年來,市城管局園林部門在園林綠化上堅持“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”的初心使命,在推進綠化“增量”的同時,注重“質”的提升。廣大職工堅持“種樹植心,匠心雕琢”,在綠化種植上,嚴格質量標準,強化質量驗收,切實把好苗木檢驗關、綠化栽植關、栽后管理關。
在綠化種植中實施“以尺定標”種植作業(yè)法,苗木規(guī)格用尺子“把關”,挖坑質量用尺子“驗收”,樹木種植位置用尺子“定位”,從過去的“用肉眼看”,到現(xiàn)在的“用尺子量”,呈現(xiàn)出橫成排、豎成列,樹木分枝點高度角度相一致的效果,營造出優(yōu)美、靚麗的市區(qū)綠化環(huán)境,讓市民盡享“綠色福利”。
邢臺日報、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)
獨家授權邢臺網(wǎng)發(fā)布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。